老北京一日游:天坛印象
2011-11-25 19:19:51
访问量:3058796
2011年11月17日 小米4岁零8天。
“老北京一日游”系列还在继续......
在老北京的所有建筑群里,包括故宫在内,我最喜欢的,还属天坛。记忆里的天坛,是一个很干净的地方,空旷、庞大、恢宏、庄严,却又没有故宫的人潮汹涌。尤其是N多年前,和米干妈一起去天坛时,湛蓝的天空下,祈年殿的一角风景,就那么一直留在了心间。还记得那时特意挑了这么一张明信片寄给了米爸,在我看来,天坛,比故宫更能代表老北京。
去天坛,一定要挑一个晴天无雾的日子啊!一洗如蓝的晴空下,祈年殿、圜丘、皇穹宇会让你更能感觉到古时候祭天时的神圣。所以当带小米去天坛的念头一起时,就一直在等待,等着一个好天气的出现。11月9日,小米生日那天,正值一个大晴天,阳光灿烂得让人不忍辜负。也正好因为小米班上出现一例手足口病,小朋友们已经被放假在家近两周时间了。左右无事,吃过午饭后就带着小米出发了。生日这天,咱们去天坛祈福吧!
大概是赋闲在家时间久了,一出门游玩,小米那可是撒着欢地跑啊,拍起照来也是无比配合,自己摆了一个又一个造型。我都不想拍了,小人儿还在不停地邀请我,拍吧拍吧。。。。。。嗯,米妈很满意,每次拍照都能有如此主动的表现就好了
拍这张时,可是相当不容易啊!小米不停地变换造型要我拍,我却一只手端着水杯等待水变温了给小米喝,另一只手只好匆匆抄起相机,连远近都没法调,只能随便咔嚓一下。特此记录,小人儿的亢奋状态。
江南行的后遗症,拜拜。不枉我这一个“来天坛祈福”的借口啊!
我们的路线,是从天坛东门进,沿着祈年殿---回音壁---圜丘一路走过,然后从天坛南门出来,那儿有美美的南门涮肉在等着呢......所以进了天坛没多久,就见到这个常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的祈年殿驻立在蓝天下。
祈年殿所在的地方,位于祈谷坛。这是每年孟春皇帝祈谷的地方。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坛为三层圆形石台,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
祈年殿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其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殿檐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不知是否如此,每次看到这座建筑,都会觉得气势磅礴、高大深邃。也正因此,到天坛才一定要挑选晴天,蓝天与祈年殿,仿佛就是一体的。
祈年殿之所以在建筑上独具特色,是因为这巨大的三层殿檐,仅仅是靠殿内的28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来支撑着。中央四柱名叫龙井柱,支撑上层屋檐,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中围的12根红漆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最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代表12时辰;中外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
可惜啊,殿内和故宫的所有殿堂一样,都是不让进滴。。。。。。小米同学只有遗憾地坐在门槛上偷看了。
汉白玉栏杆,这样的建筑,不知要耗时多久,耗费人力多少
再来一张,恋恋不舍地离开祈年殿
红漆大门,向来是拍特写的地方
小人儿心情好啊!拍出来的表情都很丰富
离开祈年殿后,继续往南走,往皇穹宇而去。连接祈年殿和皇穹宇及至圜丘的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这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中间稍突起的是神道,咱们自然要走中间,嘿嘿
远远地就看到被回音壁所围绕的皇穹宇,是用于平日供奉祭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同样也具有非常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总体呈圆形,底下是2米多高的汉白玉圆形须弥座,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同样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而平滑,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面北说话,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所以称之为“回音壁”。可惜游客者众,基本是感觉不到这样的神奇啊!
尽管如此,小米同学还是相当认真地对着墙壁说了又说,自个儿叨叨个没完。
再认真地听听看,能不能听到墙壁的“说话声”呢?除了回音壁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站在第一块石板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回音,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这也是天坛的又一声学现象。
继续往南,就是圜丘了。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墙是方形的,内墙为圆形,正所谓天圆地方啊!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
我们一路走到圜丘时,已经接近黄昏了。这些祭坛、云门,已在此迎接了多少个月升日落呢?
红墙用手一摸,还能蹭下点红漆来。这是小米去过地坛时的“经验”,所以这回又看到这矮矮的红墙,立刻要来重温一遍,小手变红的样子。
圜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后依次递增九块,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寓意“九重天”,也有“九五之尊”之意。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会感觉声音特别地洪亮,又是天坛的一大声学现象。古时皇帝就是在此恭读祭天祝文滴。也所以,小米站在这天心石上,说出了“我是小米,我今天4岁了,我过生日了”这么一句话!召告天下啊
不过小人儿可不是因为在这儿说话有什么特殊之感,而是把这天心石当成了舞台。只要没有游客照相,立马就会跑上前去占据天心石,在上头又跳又爬。于是又很成功地吸引了诸多外国友人来要求合影
。
基本上,天坛最值得逛的,就是这三大块地方了。当我们要离开圜丘时,小人儿依依不舍地让我再拍了一张。也是啊,这儿的空旷平整,相当适合孩子玩啊!
看看小米找到了什么宝贝。天坛南门前有很多书法爱好者,除了卖字画外,都会拎着这么一支硕大的毛笔,沾了水在地上写字,或楷书或行书,在我们这门外汉看来,都写得相当好啊!小米同学自己去和一个阿姨借了一支大毛笔,开始也跟着挥毫泼“水”了。
看看小米的“英姿”,单看这小模样,还是挺象模象样的啊!而在我们要离开时,看到两行字“宣传书法,教育后代”,让我有些震动。电子产品横行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会写字,又有多少人会写毛笔字呢?就拿米妈我来说吧,小时候好歹也学过一阵的书法,可是现在拿起笔来,写出的字那就跟狗爬似的,毫无章法可言了。忍不住感慨,这些传统,的确是要大力宣传,大力弘扬啊!
PS:关于天坛
1、前往天坛公园游玩,由天坛东门或天坛西门入园最方便。尤其是天坛东门,直接搭乘地铁5号线,就可直接在天坛东门站下,一出地铁站,就是东门了。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可达天坛东、西、南、北四门。
2、推荐旅游路线,从天坛东门入,沿祈谷坛(祈年殿)---皇穹宇(回音壁)---圜丘一路游过,再从南门出,正好吃一顿南门涮肉,就在天坛南门外。也可从天坛西门入,在西门还有一处斋宫,是皇帝祭天前连续三天斋戒之处。斋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铜人石亭、钟楼等。其中无梁殿是以砖拱承重,不用梁枋而得名。殿内按乾隆时期原貌陈列,还置有乾隆蜡像----这是若干年前我到天坛一游时看到的。不知现在是否有所改变?
3、天坛公园门票为10元,联票30元。其实即使只买10元门票入内,还是得另外再花20元才能进入祈谷坛、皇穹宇以及圜丘,要不然就只能在公园里逛逛了。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买联票省事。
4、天坛西门附近还有天桥、自然博物馆、德云社等等。逛完了天坛,不妨再到这些地方转转。
附:更多的老北京一日游系列
故宫:金粉宫垣紫禁城 孔庙、国子监:探访儒学遗产 什刹海上坐冰车
胡同游:清雅小资五道营 潮味小妞南锣鼓巷逛胡同 大前门的古韵加西风
中国娃娃四合院里过大年 颐和园苏州街宫庭庙会 漫步十三陵神道
米妈提示:
更多文章可看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衣食无忧:包括小米的吃喝、穿戴、睡眠。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住行玩乐:包括小米的住宿、行走、游历与玩乐。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健康小档案:包括小米的疾病、意外及应对的一些小经验。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能力:包括小米的每月小结及能力培养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书香童年:包括小米读过的书,及关于读书的一些小经验。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育儿探讨:包括小米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及育儿心得。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教育:包括小米的早教和未来的教育问题。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孕事及妈妈感悟:包括对孕期的一些回忆、小经验、心得及在育儿过程中关于妈妈生活的一些感悟,另外还有米和米爸的生活片断
有问题可到首页置顶文章中跟帖提问,也可先看看置顶文章中,米妈是否已经回答过相关问题。 小米的生活分类及问题回答——置顶文章,最新博文分 类
米妈提示: 1、好友人数已达上限,无法再接受邀请添加好友了,喜欢小米的朋友就请加微博关注吧!我的微博地址: http://t.sina.com.cn/mimi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