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韶山一日游
2012-3-2 10:15:27
访问量:3002612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基本形成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等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韶峰、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观为基础,拥有7大景区82个景点,集旅游、瞻仰、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且历史文化、伟人文化、生态文化内涵丰富。
【景点介绍】
一.毛泽东同志故居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扁担、水桶、锄头等。
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当年毛泽东诞生的房间、书房及其父母住房陈列了部分原物和照片。1964年新建了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展出了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物照片和资料。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买下上屋场边5间半茅草房,先由长子毛德臣居住。十年后,毛四端的两个儿子分家,次子毛翼臣分得上屋场的房子,乃携子毛顺生,儿媳文氏从茅草塘迁居于此,1918年前后,毛顺生将茅屋扩建为13间半瓦房。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0年秋,毛泽东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外出求学。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这里教育亲人投身革命。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在这里召开过各种小型的会议,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元旦,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在这里召开过调查会。1959年6月,毛泽东回乡视察时曾来到这里省视。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毛泽东广场(铜像)
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建于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是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是海内外游客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场所,是各种大型活动的举办场地,也是来韶游客参观游览的集散地。建成后,广场年接待中外游客达400万人次,为宣传毛泽东思想,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时改扩建毛泽东广场,是韶山“一号工程”中的重要建设项目。经中央批准,新落成的毛泽东广场,在原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的基础上,采用铜像“小移位、小转向”方案,改扩建后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毛泽东同志铜像加上基座高度为10.1米,背靠韶峰,面朝故居,让人在大气雄伟、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更能体会到一代伟人不平凡的精神气度。
三.韶山毛泽东纪念园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是一个集纪念、教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园,屹立于毛泽东同志故居斜对面约500米处的山坡上,依山就势建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工作和战斗过的主要革命胜地和纪念设施,主要景点有湖南一师井亭、南湖游船、长沙清水塘、武汉农讲所、茅坪八角楼、黄洋界纪念碑、沙洲坝水井、遵义会议会址、泸定桥、枣园窑洞、延安宝塔、西柏坡旧居及韶山毛泽东纪念堂等。她是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历史之窗、文化之窗,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公园”、“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区”、“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
韶山铭园与毛泽东纪念园相邻,主要景点有伟人情园林、怀念亭、六位亲人墓、慈严堂、韶山民俗馆、少年毛泽东求学之路展、龙源洞等。她气势宏伟,构思奇异,再现了韶山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是韶山独具匠心的旅游纪念地之一。 四.滴水洞—“西方的山洞”
滴水洞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狭谷中。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毛氏族谱》赞之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于是有滴水洞别墅之建。
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1970年,由欧阳海英雄连队在别墅后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洞的两端各有厚度近尺,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即使洞外施放原子弹,也无损洞内指挥系统和洞里人员的安全。
“西方山洞”保密管理极严,曾一度十分神秘,知道它的人极少。1986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滴水洞景区的三大核心部分: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西面以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东面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
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吸引游人如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欣然前往浏览。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开放20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次。著名党史专家冯文彬这样赞誉滴水洞风光:“三湘灵秀地,洞中别有天。”
五.韶峰景区(韶峰、索道、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
韶峰,古称仙女峰、仙顶灵峰,神奇险峻,风景秀丽,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为韶山第一高峰。相传舜帝南巡来到韶峰,演奏韶乐,韶山因此得名。
韶峰景区位于毛主席故居西面,距故居景区二公里,主要景点有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峰游览索道、韶峰寺等。景区内自然景观争相辉映。有观日出、赏晚霞的韶峰耸翠,为纪念娥皇女英而修建的仙女茅庵,娥皇、女英施妆梳洗的胭脂古井,相传舜帝南巡奏韶乐的凤仪亭址,塔岭晴霞,石屋清风,梦公顿石古迹顿石成门、鱼龙女凿石找泉拯救百姓的石壁流泉等韶峰八景和六朝松、实心竹、白石泉、飞来船等韶峰四绝,以及五龙朝圣、双龙戏珠、鲲鹏展翅、金龟汲水等自然景观为韶峰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奇观。
位于韶峰山顶的韶峰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毛泽东少年时代常登韶峰,观日出,看夕阳,抒发豪情壮志。韶峰游览索道是游人登韶峰的“空中客车”。乘坐索道游览韶峰,登其巅,俯视江流如带,美景奇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
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是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永久性纪念工程,园中树碑50块,镌刻毛泽东诗词50首,碑随诗意造,诗赋碑体吟。室内设有“毛泽东诗词艺术展”、“毛主席和六位亲人塑像展”、“毛泽东家书展”,是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毛泽东纪念园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是一个集纪念、教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园,屹立于毛泽东同志故居斜对面约500米处的山坡上,依山就势建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工作和战斗过的主要革命胜地和纪念设施,主要景点有湖南一师井亭、南湖游船、长沙清水塘、武汉农讲所、茅坪八角楼、黄洋界纪念碑、沙洲坝水井、遵义会议会址、泸定桥、枣园窑洞、延安宝塔、西柏坡旧居及韶山毛泽东纪念堂等。她是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历史之窗、文化之窗,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公园”、“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区”、“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
韶山铭园与毛泽东纪念园相邻,主要景点有伟人情园林、怀念亭、六位亲人墓、慈严堂、韶山民俗馆、少年毛泽东求学之路展、龙源洞等。她气势宏伟,构思奇异,再现了韶山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是韶山独具匠心的旅游纪念地之一。
六.韶山烈士陵园
为了纪念英勇献身的韶山英烈,为了让现实永远记住历史,韶山人民在毛泽东诞生百周年之际,建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韶山烈士陵园,以作为永久的祭奠。在韶山市政府所在地清溪镇。新辟的一条宽40米,长1020米林荫大道___英雄路。北端与毛泽东青年时代塑像广场相通,南端即是天鹅山,韶山烈士陵园就建在天鹅山上。 这是一座没有灵柩的陵园,因为英烈们或当年捐躯在外,或已入土为安,人们不忍再打搅他们的在天之灵,只得以塔、亭、馆、台、群雕等等熔铸古今建筑艺术的形式来表达隆重的祭奠。园内主要景点有门楼、国旗台、烈士塔、毛泽东六位亲人铜像、五杰亭、百杰亭等。
【视频分享】
【伟人诗词】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鉴赏】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一年他只有十七岁。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且有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手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首联“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表明诗人对故乡怀有一片深情,也交代自己离别故乡已经很就了。“逝川”指三十而年前的岁月。“咒”字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叹,这个动词炼得极好,十分新警。
颔联紧接上文“三十二年前”,是对1927年大革命是的历史情景的回忆:“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红旗”和“黑手”,在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尖锐激烈。1926年至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农民运动也掀起了高潮,。也就在1927年,蒋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湖南也发生了“马回事变”。一时间反革命势力群魔乱舞,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开杀戒。但是无论敌人怎样嚣张,革命者都不会被吓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战友们的牺牲,更加激起革命者对敌人的仇恨和推翻反动统治的决心。颈联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含义深刻。首先,它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精神。数十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两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此外,这两句诗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人: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在写法上,诗人采用了因果关系的句式来表现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它是议论,也是抒情。“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对上句“壮志”的具体说明。两句的重心集中在一个“敢”字。敢是胆量,是勇气,是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诗人采用这样的句式结构,不仅能突出革命者志向的具体内涵,而且也能突出革命者志向的崇高伟大。如果说“红旗卷起农奴戟”是用凝重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行动,那么这浪句就是用高亢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精神。
最后,诗人从历史的万千追忆中转回到现实。眼前的现实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首联中“咒”字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怅恨之情,在这里已完全被“喜”字的欢快情绪所代替了。“遍地英雄”是昔日农奴的后代,也是革命者的后代,他们继承先辈的遗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韶山的丰收景象。他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理所当然也是英雄。毛泽东亲眼看到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心里怎能不激动?
十七岁的毛泽东对世界充满着憧憬,他的眼前是一条等待开拓的人生之路。他以年轻人血气方刚的热情踏上了征程,他那以四海为家的豪迈情怀显露着年轻人特有的激进与单纯。而年逾花甲的毛泽东重回韶山之时,他已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他的心里装着整个中国和世界,因而,当他重归故里而不是乍出乡关、回首往事而不是憧憬未来的时候,他的诗显得是那样的深沉和厚实。他对故乡的深情,不在对自己亲人和往事的留恋,也不在对故乡风土人情的颂美,而在于对三十二年来故乡人民火热的斗争生活的重温和赞扬。尽管1959年,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境,毛泽东对此忧心忡忡,但作为一位浪漫诗人,他在故乡、在历史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现在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这首诗,也饱含了这种激情。因此,诗以写实为主,也不乏浪漫的情调。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周末旅游景点线路推荐:【我的周末计划】伟人故里: 韶山一日游
http://www.huntour.com/zt/shaoshan/shaosh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