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行1-----槟榔谷寻苗探黎
2012-4-11 15:02:22
访问量:2978745
寒假的时候,老婆带儿子到了海南游玩,儿子很高兴,也向我讲了海南的美。最近,有幸和几位同事于11月5--11日去了海南,感觉确实不错,值得以后再去。
第一站去的槟榔谷,景区位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茂密,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来到槟榔谷,船型的茅草屋隐立于繁密的槟榔林中,屋内陈列完全按照古朴的黎家风情的本真还原,给人以最真实的意境。船型屋是黎族的特色建筑,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建筑材料等因地制宜建造,毛草为盖、竹木为架。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地道的黎族原住民,有些就生活在这些特色小屋内。在黎族区内,还品尝了黎族饮食,三色饭、烤玉米,尤其竹筒饭以瘦肉、五香料、食盐、山泉为料,在竹筒内蒸煮而成,香味浓郁。山兰米酒味道醇香,也很有特色。
槟榔谷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席地而坐织黎族锦绣的纹身阿婆。纹身是黎族传统而神秘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过去是每个黎族妇女重要的成年礼俗,通过使用藤刺、拍针棒和染料,把民俗的传承与未来的希冀刻在身上。纹脸、纹身是黎族至今保存最古老的文化遗迹,被誉为“人体艺术的敦煌壁画”活化石,它不仅展现了黎族的文化发展史,也表现了黎族同胞的民族信仰和对美的追求。黎族阿婆很友好,当游客“波隆、波隆”(黎族语“槟榔”的意思,寓意你好}打招呼时,都竖起大拇指回应,也很乐于与游客合影留念。
黎族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纺织,元朝时,黄道婆到达当时的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回到家乡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并对纺织工具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效率和工艺,称为棉纺织家。现在黎族织锦是黎族同胞最值得骄傲的中国之最了,因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而享誉海内外。这里至今珍藏着世界级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绝版明代特大麒麟双凤龙被。
苗族区就是一个商业区,到处都是苗药商店。最后,我们观看了精彩的黎族文化演出。
槟榔林
钻木取火
黎族歌舞
长在树上的特大豆荚,据说是苗药金不换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