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泳”横渡刘公岛
2012-4-11 15:25:02
访问量:2978370
文/张敏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2011年9月3日,“2011特乙甲杯”横渡刘公岛海湾全国游泳邀请赛在威海举行。来
自北京、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的380多名游泳爱好者参加了比赛。本人作为一名参赛者是第二次参加横渡。如今时隔一个月,回忆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一)“难游”的刘公岛“海峡”
每次横渡威海刘公岛海峡,对个人的心理、能力和体力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游刘公岛海峡,有五大特点:
1、 距离长。两岸陆地最近直线距离4350米,游泳的起点向里延伸到刘公岛“铁码头”,实际游泳距离5000米,也就是5公里。
2、 涌浪大。因为威海港是万吨大轮进出的海峡,水深、流急、浪大,“顶流、穿浪、游偏”是常事。
3、 险情多。由于涌浪大,海中“呛水”是每个泳手常有的事。而由于“冲线”是在威海海边“幸福门”南侧的石头台阶上,台阶下浸在海水里,上面长满锋利的海蛎子和很滑的青苔,再加上巨大的海浪冲到石台阶上,掀起几米高的浪花,很多选手稍有不慎就会受伤。
4、意义大。刘公岛是中国海军的诞生地,是晚清北洋水师提督府,一场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战就从这里演绎。这里的海水曾是甲午海战的勇士们训练和鲜血染红的地方。能到这里来“泳”渡海峡,亲身在海里“肉搏”一回,也可谓人生的一大“快事”。
5、高手多。可能正是由于游刘公岛海峡对任何一个人都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风险性。因此,才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泳人,乐此不疲。一年复一年的来这里横渡、较量和拼杀。
威海市有关部门自2005年开始,每年8月下旬—9月上旬都要举办一次“横渡刘公岛海湾全国游泳邀请赛”,今年已是第7届了。比赛线路:刘公岛铁码头内沙滩至威海金海岸大酒店前海滩。奖励录出前6名—前10名,所有报名参赛并能在规定时间内游完全程者,均可获得横渡刘公岛海湾成绩证书。
这里,顺便说一下“海湾”和“海峡”的意思。“刘公岛海湾”作为“海洋伸入陆地的部分”,称“海湾”是对的。本文称“刘公岛海峡”,是因威海—刘公岛之间的水域本身还是一条“水道”,因此,亦可称之为“海峡”。
(二)“不能随便游”的刘公岛“海峡”
9月3日清晨,我们东营来的33名泳友(其中22名参赛者)早早在下榻的宾馆吃完早餐,不到7点就来到威海港码头广场。我们到时,广场上先期到达的北京、安徽、江苏、青岛、淄博、临沂、烟台等地的泳友,已大都集结完毕,都在忙着写什么?噢,对了,游刘公岛海峡可不是能随便游的,安全第一。游前要做五件事:
1、每人交报名费100元。
2、每人要有县以上医院的体检、心电图等身体健康证明。
3、每人脖子上要戴有大赛组委会下发的印有自己照片的“参赛证”。
4、每人下海时,腰里要扎上带有各种颜色的“跟屁虫”,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救生圈”。没有的,不准下水。
5、每人要亲自签写“责任状”。主要内容是:每个参赛者自愿参赛、自愿交费、出了一切人身事故自愿负责。呵呵,相当于一份生死合同。
这五件事,缺一不可。然后,高举着各队的“泳旗”,列队进入码头。再分乘客轮向刘公岛进发。
(三)美哉!浴血奋“泳”的刘公岛海峡
刘公岛,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北洋水师提督府掩映在绿荫丛中。当年提督府的旗帜还在飘着,铸造的大炮还在支着,丁汝昌的岩石雕像拿着望远镜还在向远处眺望着。曾几何时,北洋水师提督府的大门是敞开的,免费供游人参观。如今,历史价值提升了。凡进岛旅游的客人,都要交上138元的门票船票联票费。
8:30左右,我们来到刘公岛“铁码头”。“铁码头”当年是北洋水师的军舰码头,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码头”旁边的海边沙滩就是这次邀请赛的下水点。大伙儿一到,就忙着换“游泳衣”,拍照留影,然后就是运动员检录点名。组委会工作人员一一讲解比赛行进时的“水道”、方向、对岸“冲线”的地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一场扣人心弦、充满“美”的比赛即将开始——
第一阶段——“起跑线”上“起跑泳”的“艳美”
9:20,泳手们一切准备完毕,进入一根绿绳子扯在水际线上的游泳“起跑线”。
大家摩拳擦掌,如箭在弦上,正在等待发令枪响,突然,传来威海海事局的命令,因海上风浪,暂停出发。据多年组织比赛的工作人员讲,这是“组赛”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涌浪”,北风四级。泳手们都在焦急的等待,但还是整齐的站在“起跑线”里边,没有散开,以便随时进入比赛。
沾着编号的光,我排列在队伍前面。这时,我无意识地回头一看,哇——整个队伍真漂亮!300余多名男泳手,身材健美,清一色的“古铜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近百名女泳手,各色泳衣,裹着苗条的身材,婀娜多姿。加上头上戴的组委会统一发的“红、黄、蓝、白”各年龄组不同颜色的“泳帽”,还有每个人腰里扎的“红色的、橘黄色”的“跟屁虫”,五彩斑澜,非常漂亮壮观!
大约9:30分,经威海海事局同意,大家又重新振作起来,只听一声发令枪响,近400名男女泳手,一齐冲向大海。“自由泳、蛙泳”精彩纷呈,激起浪花一片;红色、橘红色的“跟屁虫”在浪花中似鲜花朵朵,连成一片,向远处飘去。
第二阶段 畅游海峡途中的“情美”
泳手们经过“入水”的抢游后,逐渐散开,奋力向前冲去。游过了“铁码头”一段较平静的海面后,就进入了波涛汹涌的海峡。这时,我第一次把头露出水面,观察了一下四周。看到泳手们的前后距离拉开二三百米,宽度也已有二百多米了,颜色各异“泳帽”、“跟屁虫”在风浪中时隐时现,像是天女散花。涌浪上“天女散花”,涌浪下的海流汹涌南流,泳手们在浪花上你追我赶、奋力穿行-----
在游了半小时后,由于水中换气加上风浪大呛了几口海水,嗓子开始火辣辣地疼起来。在蛙泳抬头呼吸的瞬间,隐约看到几只木船在我的不远处,仔细一看,噢,原来这些木渔船在为赛事护航。渔船上的渔民,戴着草帽,在小船上摇着撸,摇啊摇,跟随着泳手前行。一般为游泳护航的都是机器船,可他们却是摇橹的船,可能是组委会为了防止机器船的轰鸣声打扰泳手们游泳吧。
游到约有三分之二的行程,胳膊腿都有些酸疼了。我第三次把头露出水面,四顾回望,西岸威海市大楼林立,西北面军港里舰船猎猎,东面刘公岛威武雄壮。看着这漫天海浪上下翻飞,涛涛大海漫无际涯。心中突然响起了“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第三阶段 “冲线”时冲刺的“壮美”
由于是第二次横渡刘公岛,一路游来虽感吃力,却没有第一次时的惊慌。全程基本上按一个节奏走,并且还合着海浪的节奏注意调整着游姿,排除其他泳友的干扰,一个劲的往前游。
不觉,超过了几个可能游累了的泳友。当离岸约有七八百米远时,又超过了一个和我同组的一个戴“黄帽子”的泳友。不想,这个泳友抖起精神,和我飙着游起来,一直到岸边,我也没有甩开他。
离冲线的岸边台阶越来越近了,彩虹门四周的人群依稀可见,岸边的海流也越来越急,堆起的浪花有两三米高,拍在岸上似雪花一样,我迎着浪头往上游。这时,一个浪头涌来凭空把我拍在台阶上,还没站稳又被海浪卷进了海里。第二波海浪涌来,我借势冲上了台阶,在岸上服务人员的帮助下终于上了岸。成绩“1小时29分16秒”,比去年整整提高了12分钟。在86名丙组参赛者中列第22名。
这时,一位工作人员突然抓住我的手说:“快去包一下脚”。我低头一看,呀——,右脚面不知啥时候划了一道口子,血都流到拖鞋上了。我赶紧来到救护车旁,有好多人在这儿等着包扎。后来听说,因受伤的选手太多,医生准备的创可贴都用完了。
(四)较量,风浪中方显英雄本色的刘公岛“海峡”
刘公岛海峡的风浪和涌流,给游泳者带来了“挑战”。可以说,每次横渡,都是对泳者体力和精神的巨大挑战。横渡刘公岛的过程就是一次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
你在游泳馆里、在平静的港湾能获得好成绩,到了这里却未必。一是5000米的游程,涌浪会把你催偏,一旦偏离“泳道”,就加长了距离,势必影响成绩。如何侧顶着浪把握“航向”,实在不是每个泳手都能掌握的。二是涌浪会把你全身的劲头磨的筋疲力尽。你必须学会“合着”涌浪的长短的节拍,调整自己游泳的动作和节奏,随波借力,方能游的轻松,游出速度。
一些有名的游泳高手,在这样的比赛中,往往游不出好成绩。他们都会感慨地说“刘公岛海峡真是挺怪的,明年再来!”呵呵,这也可能就是刘公岛海峡的“神奇”吧。
刘公岛海峡,游泳者挑战的海峡!
刘公岛海峡,游泳者较量的海峡!
刘公岛海峡,更是游泳者难忘的海峡!
2011年9月3日